铜管外表面变色控制与采用小管径铜管技术
<一>、铜管外表面变色控制
环境因素引起的铜管外壁不易控制,为防止退火后的黄铜管表面、芯部出现吸潮情况,可建设恒温恒湿包装间,在包装间内进行包装可避免铜管外表面变色的情况发生。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不易控制,整个车间恒温恒湿成本太高,通过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控制过程料的:
(1)在高温高湿的季节中,铜管生产加工过程中可通过增加铜管表面的涂油量,使铜管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起到隔绝水汽、腐蚀性气体的作用,防止铜管表面腐蚀;
(2)夜间空气中湿度较大,铜管易在夜晚出现外表面腐蚀变色情况,夜间及时关闭车间门窗能使情况;
(3)复绕工序在对盘管表面清洗后,增加铜管表面钝化剂的涂抹量。复绕工序下料后在整托物料外加套塑料袋,进一步减少铜管与空气接触,防止铜管表面。
防止铜管出现芯部问题应控制好铜管出炉温度,通过为退火炉配备冷冻机组的方法,提高退火炉冷却阶段冷却能力,铜管出炉温度不超过40℃,通过控制铜管出炉温度解决了盘管芯部及吹扫进气端内壁问题。
防止铜管表面还要控制好包装材料湿度,严格控制所有木质和纸质包装材料的含湿量低于7%。每盘料用PE膜严密包装,避免铜管从外界吸潮。
控制铜管表面还应注意夏季铜管储存、运输等问题。
(1)成品储存须在室内,储存期间做好防护避免阳光直射到铜管,铜管转运、运输、装卸车过程避免雨淋;
(2)夏季铜管所处环境温度较高,铜管外表速度加快,存放铜管时应注意先出原则;
(3)铜管装车过程较好在室内进行,避免铜管在太阳下暴晒,从而加速铜管外壁速度,装车完毕后马上用至少两层帆布将整车料包扎严密;
(4)装车后如不能及时发车,需将货车开到背阳处,避免货物长时间受阳光照射吸收热量。
避免盘管表面污染变色,应做好润滑油、清洗剂等辅料成分控制工作。要求供应商提供粘度、闪点、酸值和馏程等技术性能指标,同时须提供对铜管的元素成分第三方检测报告。在复绕工序通过加强对铜管表面清洗,减少润滑油在铜管表面的残留。
<二>、采用小管径铜管技术
小管径焊接铜管换热器技术主要是采用5mm铜管来替代原有换热器中的7mm、9.52mm铜管,通过的流路优化,达到原组相同的性能。据介绍,相比原有的换热器,采用5mm铜管的换热器能减少使用50%的铜材。多种不同制冷剂情况下,5mm内螺纹铜管管内冷凝、蒸发换热和压降关联式的拟合以及针对不同机型的换热器流路优化仿真设计。实验证明采用5mm铜管换热器的空调系统能够好地降低成本,并且减少制冷剂充注量,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金属铜杰出的换热性能使其成为空调换热器管材的选择,现有的空调换热器通常采用铜管铝翅片,这对空调的性能和成本控制起着非常关键的决定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铜价节节攀升、居高不下,空调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有些不堪重负,因此各大厂商纷纷致力于寻找替代性管材来降低成本,如铜铝复合管、铝管、不锈钢管等。通过换热器小型化好降低空调换热器生产成本,才是根本解决之道。目前来看,实现换热器小型化的较好方法是使用小管径内螺纹铜管代替较大管径的内螺纹铜管,而且此种解决方案无需使用替代性管材,却能同时实现对房间空调产品的成本控制——即“换热器铜管的小管径化”。在房间空调器中的换热器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直径为7mm及以上管径的铜管,如果将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铜管直径全部改为5mm、4mm以及细型号,则能节省大量的铜材料,从而降低整个空调器的成本,理论上可相应节省成本约30%、40%甚至多。上三维翅片管换热器仿真与优化设计软件、房间空调器系统方针软件能好对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空调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由于5mm内螺纹管的摩擦压降大,需要对采用5mm内螺纹管的换热器进行重新设计以减小压降,故而采用换热器仿真优化软件对其进行设计。空调换热器采用的内螺纹管径减小后,管内换热和压降特性会随之改变,研究表明:在质流密度相同情况下,5mm内螺纹管内制冷剂的摩擦压降比7mm的大10-30%,但通过针对5mm内螺纹管的换热和压降特性,对空调器中的换热器进行优化,同时对系统的其他部件,如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是能使系统的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系统原有性能。据了解,小管径铜管换热器技术是由铜业协会小管径房间空调项目在前开始牵头多家高校、企业共同,目的是引导合理用铜,同时降低企业成本,通过深化技术合作,带动行业共同关注小管径铜管换热器技术。房间空调的小管径技术革命,必然离不开各大生产企业的鼎力支持和充分推动。通过实现房间空调换热器铜管的小管径化,在保持铜管传热品质的同时,大幅降低空调成本,实现消费者利益与行业发展共赢。并且,小管径房间空调系统能减少20%~30%的制冷剂充注量,为的环保、减排事业提供了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