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以及铜管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
1、铜管布置复合设计要求。
2、将预制好的管段按编号安装在管道支架上,将承口朝来水方向依次插入承口。
3、铜管调直使用木锤轻击管壁,调直后将管道固定在管架上进行焊接。
4、敷设在回填土内,应选用带聚乙烯护套的黄铜管,在敷设和回填时,接触面表面部位不得有坚硬物体存在。
5、埋地进户管应分室内和室外两阶段进行,先安装室内,伸出墙外边150—200mm,待土建室外施工时再进行室外铜管安装与连接。
6、进户管在室外根据建筑物沉降量情况,穿越部分应有固定支承,应采取水平折弯进户。
7、室外铜管管顶覆土不应小于200mm,穿越道路部位不小于500mm。
8、铜管在室内穿出地坪处应有不小于150mm的护套管,其根部应窝嵌在地坪架空层内。
9、铜管浇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墙内,选用带聚乙稀护套的铜管,或配置金属护套管。嵌墙敷设应洞墙水平或垂直敷设。
10、管接头与水箱之间应装设合适的垫板或钝边垫圈以分散所有荷载。
11、吊顶,地坪架空层和地板木搁栅等处暗设时,应采用带有组合式金属防护板的管夹,可以钉子意外穿造成损伤的危险。
12、楼板中,可以将其铺设在预留或开凿的凹槽中。槽壁与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8mm,槽深不得小于管外壁和毛墙面间距3m,槽口应整齐顺通。
13、弯曲管段应随管道弯转,其弯转半径应与铜管转半径相符。
14、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墙、梁、柱时越部分应设固定支承点和套管。
15、板梁和层面梁上开槽或钻孔管道不宜穿越建筑物沉降缝,伸缩缝,当要穿越时,在穿越部位应设置防沉降或防伸缩措施。
16、管道穿越楼板,屋面混凝土墙板及水池水箱池壁,应按设计要求配合土建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预留孔洞内径宜大于铜管外径60mm,预埋套管的内径宜大于铜管外径30mm,在管道与套管与孔洞的空隙部位应采用软性填料填实。
17、管道的支承物与管道紧固部位不得损伤管壁。管道不得用作拉攀,吊件使用。
<二>、铜管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散热器铜管给水管道接口的选择
(1)螺纹连接。
这是小口径管材认可度较高的连接形式,具有其他连接形式难以比拟的优点。
如小口径的阀门。
给水器具几乎都采用螺纹连接;管件标准化。
兼容性高;连接的强度和密闭性均为的。
但是螺纹连接的铜管需具备较厚的管壁,造价自然较高,必然影响铜管在民用住宅建筑中的普及。
(2)钎焊承插连接。
工艺比较复杂,要求精度较高,连接的强度和密闭性。
这种连接形式的特点是散热器铜管管壁可为薄壁,使单位造价较低,因此在目前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在民用住宅建筑中的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3)卡箍式机械挤压连接。
具有操作简单。
施工方便的特点,同样可以连接薄壁铜管,并且由于管件为铸铜,价格比较经济。
但管道安装人为因素较大,主要适应于明装管道。
对于黄铜管与管件的连接,我们的经验是能够直接弯曲的,就不用弯头连接,对于φ28mm外径以下管径,多为半硬态铜管,用相匹配的弯管器,易于弯成≤900℃;能够用硬钎焊(温度高于500℃)不用软钎焊(温度低于450℃);能用软钎焊的,不用卡。
压方式连接。
非的情况下才用卡。
压接方式。
实验数据表明,的硬钎焊连接,其接头处的抗拉强度为铜管自身强度的数倍。
压接方式连接的抗拉强度均低于铜管自身强度,这种连接方式,受长期温度与环境变化,会出现不可预测的质量问题。
2.连接工艺要点
(1)先检查铜管(作插口)。管件(作承口)与设计图纸的符合性。诸如材质TP2。管外径与公差。壁厚与公差。产品状态。标识。总米数。
直度。
端口的切斜度。
内外表面光洁度。
供应厂名或商标等都要逐一查验与记录,与订单不符,应向供应厂及时联络,按设计和标准要求解决。
(2)查验管件承口与相对应铜管外径插口之间的间隙,应保持手感不松亦不紧,应在0.05-0.15mm范围内,这样焊接效果较佳。
间隙小于0.025mm。
大于0.25mm均不能使用,过大或过小的间隙将强烈地影响钎焊时的毛细扩散作用,会导致连接强度降低而不能使用,潜在质量问题较多。
(3)从事铜质硬钎焊的操作者,要有资格证,一个熟练操作者,外径φ50mm以下铜管焊接,每一分种可焊好一个合格的承插口接头;对于外径φ50mm以上铜管承插口焊接,建议使用双咀焊炬,它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以有良好的连接强度。
双咀焊炬还有适用φ100,φ200mm管径的多种尺寸规格。
不同焊炬。
喷咀口径亦不同。
(4)对于一个熟练的铜钎焊接操作者,都有自己的焊方法与技术诀窍,但作为插口的铜管,端口务做到切口垂直管子的轴线,而且端部内外除净毛刺,擦拭内外表面,不得有残油,否则再好的焊工也不能承插口之间焊接的性。